行业发展趋势:多元化电驱动形式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热点
2020年1-5月,汽车市场处于断崖式下滑的状态,汽车产销分别仅完成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4.1%和22.6%,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停滞,极大影响了产业链的稳定。60年一遇的庚子年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图说:2020年3月26日,在美国纽约,一名戴口罩的骑车人经过曼哈顿时报广场。
随着中国强有力的防疫控疫措施生效,中国人的生活开始逐步恢复,早在2020年5月7日,中国已经首次实现中高风险区清零。汽车市场开始逐步回暖,7月份以后部分热销车型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的局面。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也开始感到疑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买车到底是购买技术路线最新的纯电动车型,还是选择混合动力或者传统燃油车型?
如果购买纯电动汽车,好处显然很多:在限行城市,牌照免费且不限行,免征购置税,还能享受购置补贴;充电比加油要经济实惠得多,能耗低,并且还能降低碳排放,何乐而不为呢?
但另一方面,纯电动汽车的续航不足、充电不方便、安全不够好等问题,都不那么让人省心。仅以2018年1-10月的数据为例,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就达40余起,召回新能源汽车3.56万辆。
2020年7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工信部日常沟通会议上就曾明确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群众的出行期盼、产业升级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差距、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很多消费者还是对续航里程有焦虑”。
辛国斌指出,例如在一些老小区里,充电桩安装尤其困难,往往存在电压负荷不够的问题,扩容又不知道该由谁掏钱。另外,一到冬季,尤其是北方寒冷天气,电动汽车续航普遍打折40%-50%以上,无法满足消费者真实续航需求。
从市场的实际表现看,只有特斯拉Model 3和五菱宏光Mini两款纯电车型月销过万,能够和传统汽车的热销车型直接竞争,其它纯电车型基本停留在月销千台的水平。
2020年11月中国电动汽车销量
反观传统燃油汽车,油耗高,受到很多城市的限行限牌的制约,使用成本和便捷性不令人满意。从技术路线上看,也处于终将被淘汰出局的趋势之中,未来的保值肯定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类选择是节能汽车或者插电混动型新能源车型,这类车型通过燃油和电动的结合,实现低油耗、纯电行驶和长续航这三个亮点功能。不仅如此,节能车型的实际能耗水平还在逐步降低,并且还有下降的空间。
以工信部公布的第339批机动车产品目录为例,大批综合油耗小于2L的混合动力汽车登上了榜单,比如比亚迪秦PLUS、广汽本田皓影PHEV、全新奔驰E级插混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现阶段,消费者到底是该买一辆纯电动汽车,还是买一辆PHEV车型,或其他形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呢?
一度,世界各国都发布了“禁燃”的时间表。正是因为这个顶层设计的存在,部分消费者对于到底该不该购买传统汽车产生了疑虑。但是最近,业界对“禁燃”有了新的看法。
“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肯定是要长期共存的,内燃机技术还会有极强的生命力”,2020年10月,节能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这么表态。李开国认为,公众需要正确理解“禁燃”,“禁燃不是禁止内燃机,相反,内燃机随着进步还会更好地与电机进行匹配,实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2020年9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发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路径的探讨”的主题演讲,介绍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版的核心思路。其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各半,其中传统汽车到2035年全部为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如此,新版路线图还降低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5%降低到了20%。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将在长时间内共存。
另外,王秉刚也重点指出了未来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发展的10个重点方向,其中包括:
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并举
节能汽车要实现混动化
未来全面电驱动化
坚持纯电驱动
产业链要做好部署
动力电池产业链要兼顾先进性和市场接受度
电驱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工业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从使用特点和市场需求出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要突破共性基础技术的短板
2020年10月27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上海正式发布。新的路线图显示,汽车领域的顶层设计正在把选择权重新交回到市场和企业,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唯纯电动论。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纯电动车还是节能汽车时,可以不用那么纠结了。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和企业”,无论是工信部,还是业界人士,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市场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最终的终端用户能够从市场获得一款怎么样的产品,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企业的自主选择,我们不难找到答案。